比起赛力斯离不开华为,华为更离不开赛力斯。
问界的成功证明了华为的造车潜质,但许多人将问界的成功完全归功于华为,这未免有失偏颇。
的确,连华为的搭档赛力斯都承认了华为对问界的意义,但从华为进军智能车4年来的历程来看,与其说赛力斯离不开华为,不如说是华为离不开赛力斯。
2021年春节刚过,在华为坂田基地F区的一个办公室里,华为与赛里斯的合作关系正式确立。有人将二者的联合戏称为“一个是被制裁渴望绝地求生的大厂,一个是不被人看好但颇有实力的小公司”, 当时被美国制裁的华为亟需摸索新出路,保住渠道商与终端业务;赛力斯的新能源转型更是走到了悬崖边,被寄予厚望的SF5,2020年仅售出732辆。
双方的结合,被网友泼了太多冷水。据张兴海说:“我们跟风造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看好我们能成功,都是看不起。可能跟华为的合作,仍然如此。”
但打脸来得猝不及防。2022年3月,问界M5增程版上市,此后问界M7、M5纯电版相继问世,问界的销量在去年10月创下了12000多辆的单月销量新高,全年销量超7.5万辆,同比一年前的SF5增长了近100倍。
然而,2022年无论是整体经济环境,还是新能源赛道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是第一批新势力刚诞生时所难以预料的,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面对一张更难的考卷,问界考出了不输于头部新势力的成绩。
不少人将问界的成功与华为的成功划等号,这无疑是忽略了“赛力斯模式”对问界成功的意义。
那么何为“赛力斯模式”?它在问界的成功之路上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相对于新势力的从0开始,和传统车企的转型,“赛力斯模式”是种全新的路线,它的成型经历了2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赛力斯模式”的试错阶段,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赛力斯SF5信心满满投入新能源战局却无奈败北,这也让与赛力斯合作的华为备受质疑,当然外界最为质疑的还是车企+互联网大厂的公式在新能源赛道上能否生效。
第二阶段,是“赛力斯模式”的涅槃重生阶段,这一阶段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有以下特征:新车、新品牌、新产品打造方式,这也直接促成了问界的畅销。
分析“赛力斯模式”2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我们便可窥见赛力斯对问界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华为的作用更类似车企供应商,更多的是为赛力斯提供ICT功能模块;第二阶段,赛力斯加大了与华为合作的力度,二者共同参与了车辆的设计和智能化研发,但并不是如许多人认为的,赛力斯在给华为“代工”。
最直接的证据是,M5、M7并未搭载华为自研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而是用了博世的L2功能包,之所以如此,是赛力斯基于成本以及消费者对智能驾驶需求的考量后做出的决定。
除此之外,“赛力斯模式”的内涵还是制造能力。
赛力斯其实不算华为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合作对象,但前两次华为“帮车企造好车”的梦想都落空了,直到与赛力斯合作,大获全胜,外界才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才有江淮、奇瑞等表示希望与合作结盟,因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比起赛力斯离不开华为,华为更离不开赛力斯。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