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三大核心要素是数据、算力和算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需要大量的处理能力和数据存储,即数据、算力,而云在提供算力和数据存储上能提供弹性能能力,因而正日益成为用户的首选。
这引发了一些云巨头主导人工智能应用和平台的“设想”。那么,云科技巨头能否控制人工智能叙事方式,减少企业的选择呢?
专家的观点是不一定。但大型云提供商绝对能够从多个角度控制AI叙事。
这是最近由纽约大学管理未来中心和LMU战略、技术和组织研究所主办的以此网络广播研讨中提出的共识的一部分,参与讨论的专家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教授Daron Acemog,索尔维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luJacques Bughin,哈佛商学院教授拉斐尔·萨顿Raffaella Sadun。
AI 不仅仅是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远远超出了运行它们的云环境,因此减少了少数云巨头的主导地位。
当然,“人工智能需要更多的存储容量和信息流,”Bughin说。与此同时,“云只是平台总馅饼的一部分。它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但平台层是您在内部和通过第三方开发的。这种集成将是混合的,甚至比云本身更重要。让我们说得很清楚,这不是关于操作,而是很多算法,它是很多不同的数据,集成部分,这将需要系统集成、架构和设计。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公司将参与这项工作。”
Bughin更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创新潜力,这些潜力可能会被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吞噬小公司和初创公司所压制。“像大型互联网或人工智能这样的公司正在收购很多非常小、非常聪明的人工智能公司。”
与此同时,Sadun指出,规模较小的公司可能更有能力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但需要在培训和教育方面的做好准备。“谁从人工智能中受益的问题非常重要,”她说。“一方面,我们认为较小的公司能够更有效地使用这些技术,因为它们更灵活,更敏捷。已经数字化的公司可以利用和扩展人工智能。”
Acemoglu说,大型云提供商也可能在一些方面感受到主导地位,如在于对为人工智能系统提供数据和算力方面。他解释说,云架构本身可以基于价格敏感且具有竞争力的云服务。“但云架构无法让你利用数据。我担心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领域是那些使公司能够垄断数据的领域。这就是公司对未来技术方向产生巨大影响的地方。这意味着会议室中的一些人将决定一项技术将走向何方。我们希望更多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如果一些拥有不同商业模式的公司主导技术的未来,这是不可能的。'
Bughin认为,人工智能驱动的企业的价值“并不存在于支持它的云中”。“我认为价格上有足够的竞争,不会破坏价值。价值将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您在自己的后端集成了这些技术,以及您的公司的工作方式。后端不会是战场。价值在于创造生产力和收入,其速度比我们在传统数字化转型中看到的速度更快。”
而且,我们第一次看到传统和数字化转型这两个术语在同一句话中一起使用。正如这些思想领袖所说,这种转变正在进入下一阶段,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主的、软件驱动的运营和创新。这是一个大型技术供应商能否控制这一势头的核心问题,或者它是否仍然是一个具有多种选择的市场和实践。
中国软件网认为,算法、算力、数据作为AI核心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在不同行业中形成了不一样的产业形态。随着算法的创新、算力的增强、数据资源的累积,传统基础设施将借此东风实现智能化升级,并有望推动经济发展全要素的智能化革新。让人类社会从信息化进入智能化。
因此,未来能决定数据和其利用方面的公司,将主宰AI发展,而不是算力和数据存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