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中芯国际首次单季收入超过15亿美元,达到15.80亿美元,环比增长11.6%,同比增长61.1%;归母净利润为5.34亿美元,环比增长66.1%,同比增长107.7%;毛利率达到35%,环比提升1.9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对于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产品组合变动及平均售价上升。
按不同工艺划分来看,中芯国际主要收入来源仍来自于成熟工艺,根据财报数据显示,150/180纳米占比为28.6%、55/65纳米占比26.8%、40/45nm 占比15.3%、110/130nm 占比5.3%、250/350nm 占比2.9%、90nm 占比2.5%。
但也可以看到,28nm及FinFET工艺贡献营收占比上涨到了18.6%,去年同期仅为5.0%。
中芯国际在财报中指出,2021年公司资本开支约为4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成熟工艺的扩产,小部分用于先进工艺、新合资项目土建及其他。
值得关注的是,中芯国际2021年全年总营收达到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芯国际表示,2021年全球范围的“缺芯潮”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实体清单的限制又给发展带来众多的障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坚持“保障生产连续性、满足客户需求”的发展战略。
中芯国际从事晶圆代工业务,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是目前中国内地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
对于2022年,全球缺芯将持续,产能紧张是必然的结果,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机遇,中芯国际将继续对老厂进行扩建,同时,还将新增三个新厂项目。
按照中芯国际CEO赵海军表示,新增的三个新厂项目,预计将在2022年底就能实现投产,与此同时,三个新项目正式投产之后,将会让中芯国际的总产能实现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芯国际的资本支出将提升到50亿美元,进一步稳固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
赵海军在业绩会上表示,对于今年产能总预期高于2021年,是因为此前最低的预测是12寸增长1万片,8英寸增长4.5万片,实际两边都超过了这个数字。“我们在2022年觉得8寸厂(产能等效)应该在13万片到15万片之间,12寸增长会远远超过去年。由于今年产能更多的是在工艺比较复杂的节点,ASP将会有较大增长。”
此外,赵海军还提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他表示,公司客户复杂度很高,数量非常多,每一种的占比都较少,且应用和制程都可以自由切换。“我们产能是纯代工晶圆厂第四,占整个市场份额只有6%左右,但客户数量和平台种类是最多的。这些复杂性使得公司能应对部分应用的订单波动。此外,40/28产能上,公司的在建产能相较市场需求占比也不大,不会导致过剩。”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