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 >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云转播”实现远程现场,看效果如何?

消费 中国软件网 2022-01-27 18:57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国际奥委会透露消息,本届冬奥会将通过阿里云向全球转播赛事,转播总时长预计为6000小时。从此,奥运转播不再仅仅依靠卫星传输方式,更可以通过云端技术走向全球几十亿观众。

这个传播方式,首先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让记者体验“远程现场”的难得效果。就是说,媒体转播冬奥节目,节目人可以不必站在直播现场,而可以守在任何的远距离上,通过云端信号实现节目制作。过程中,媒体可以使用播放器、短视频处理平台等功能,可直播,可回放,可制作特效视频,可编辑镜头集锦。

这在疫情困扰之下,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据了解,这一云端转播平台被称作“转播云”,转播过程也叫作“云转播”。此前,这项几乎已经经过了4年的筹备期。2018年,阿里云开始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奥运转播平台OBS Cloud,并逐步投入使用。

据报道,2021年4月2日,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就一场冰上运动项目举行新闻发布会,冰球队球员、教练们就通过“转播云”与远在各地的记者们进行了一次“远程对话”。“转播云”利用5G技术的高网速、低延时的优势,通过摄像机和显示屏等视频设备,保证了参赛者与记者的实时采访互动。

2021年7月,东京奥运会开幕,“云转播”投入赛事转播,正式在世界级大型运动会派上用场,初试效果良好。在初试成功的基础上,到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云转播”又进行了技术上的再升级,可以实现4K超高清格式转播,对于部分重要比赛,甚至可以实现更高清的8K格式转播。

在以往的电视转播模式下,电视台要派出卫星转播车,在赛事现场搭建网络传输专线。媒体制作赛事节目,主播人员要在现场录制节目。大量的新闻媒体记者也要赶在现场进行采访。往往是,各路人员、各种设备在现场形成交杂、拥挤,存在相当的不便利,也会影响节目的效果。

“云转播”解决了“现场直播”问题,让“现场”可以不必在“现场”,让“现场”可以不受距离远近的限制。这种技术一旦运用成型,不仅能够在疫情封锁下极大地便利赛事直播,而且从长远来看,也会应用到更广的领域,为全球大多数国家提供赛事转播服务。

那么,转播效果将会怎么样?能否为冬奥会带来像过去的电视转播那样的效果?抑或更高级的视觉享受?还是被一些弊端所困扰、不尽如人意?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软件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软件网或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任何行业、传播媒体转载、摘编中国软件网刊登、发布的产品信息及新闻文章,必须按有关规定向本网站载明的相应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并在其网站上注明真实作者和真实出处,且转载、摘编不得超过本网站刊登、转载该信息的范围;未经本网站的明确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在非本网站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昆仑海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4162SKX

责任编辑: 4162SKX
人家也是有底线的啦~
广告
Copyright © 2018 TOM.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雷霆万钧版权声明
违法信息/未成年人举报:010-85181169     举报邮箱/未成年人举报:jubao@tomonline-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