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9日消息昨日,相互宝发布公告表示,为更长远保护所有成员权益,经过慎重思考和讨论,将于2022年1月28日24时停止运行。相互宝公告表示,现有相互宝成员不再参加互助分摊,原定28日扣款的分摊金及2022年1月的两期分摊金,全部由平台承担。
公告显示,为了更好保障相互宝成员权益,医院初次确诊时间在2022年1月28日24时之前且确诊时在互助计划内的患病成员,仍可于医院初诊之日起180天内(含180天)发起互助金申请。相互宝平台将根据互助规则审核,审核通过的互助金全部由相互宝平台承担。
公开资料显示,相互宝于2018年底上线,并在行业内第一次实现了无资金池的“先保障后分摊”模式。一年时间,相互宝成员规模快速超过1亿人。其中,近六成成员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但在2020年11月,相互宝会员人数达到1.06亿人的高峰后,参与分摊人数快速下滑,到2021年1月第1期,相互宝参与分摊人数为1.01亿人,较前一期减少118.89万人。
过去一年,受行业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网络互助平台相继关停,相互宝也没能成为例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9月9日,百度旗下灯火互助关停;2021年1月31日,美团互助宣布关停;2021年3月24日,轻松互助宣布关停;2021年3月31日,水滴互助宣布关停;2021年4月30日,悟空互助宣布关停;2021年5月14日,小米互助正式关停,仅经营了10个月;2021年10月11日,滴滴金融旗下大病互助计划产品“点滴守护”正式关停。
事实上,网络互助一直存在着争议,早先因其门槛低、费用少、购买便捷等诸多特点成为现象级产品。但随着互助规模的不断扩大,盈利模式不清晰、分摊费用上涨、无人监管野蛮生长等问题也不断暴露,关于网络互助的纠纷和争议也明显增多。
今年4月,银保监会召开2021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时指出,网络互助需规范化发展。“是慈善就归于慈善,如果打着互助旗号从事金融业务、保险业务,就偏离了互助的范畴。所有的金融活动都必须‘有证驾驶’。”这也直接决定了网络互助平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