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谁将成为生鲜第一股,是近期的热门话题。作为国内头部的生鲜电商,两家不光是在业务上进行争夺,还于6月9日同步递交了招股书,分别冲刺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
而根据华盛资讯最新报道,每日优鲜现已开薄,招股价区间为13—16美元/ADS,预计于6月25日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MF”。似乎,每日优鲜已抢先一步,生鲜第一股或花落每日优鲜也未可知。
据每日优鲜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每日优鲜此次或将最多募集 1 亿美元的资金,募集到的资金将分别以 50%、20%、20% 及 10% 的比例用于前置仓零售业务的升级、拓展智能菜场业务、发展零售云业务以及日常经营。
招股书同时披露了每日优鲜的营收和亏损情况,根据招股书数据,每日优鲜2018年净营收约为35.467亿元,2019年增至60.014亿元,2020年达到61.304亿元;亏损同样突出,截至2018年每日优鲜净亏损22.316亿元,2019年亏损29.094亿元,2020年亏损16.492亿元,3年巨亏近70亿人民币。
这对每日优鲜来说,明显是不太乐观的,有业内人士就表示:“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急于上市的背后,是二者近年来的持续亏损,尽管亏损有所收窄,但仍需尽快上市解决资金入口问题。”直指每日优鲜上市背后的盈利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并首创了前置仓模式。截至3月31日,其前置仓数量631个,覆盖全国16个城市,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目前平均单客价94.6元,居同行业首位。
所谓前置仓模式,就是将仓库建在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比如社区或公司周边,用户下单后能在更短时间内收到货,以此提升配送效率和服务体验。但前置仓也是个相对重的经营模式,仓库租赁与折旧费,以及仓储运营和运输物流费用等履约费都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招股书,每日优鲜2018年-2020年履约成本分别为12.393亿元、18.330亿元、15.769亿元,占公司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9%、30.5%、25.7%。
不仅如此,前置仓对供应链要求极高,需要持续投入,与其说考验营运方的耐心,不如说考验投资人的耐心。在连年亏损下,每日优鲜被曝大规模关仓,报道称,2019年,每日优鲜曾公开其前置仓数量为1500个,而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共有631个前置仓,由此计算可知,每日优鲜在市场形势大好的2020年,非但没有扩张,还大规模关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前置仓模式一直备受争议。2020年,甚至有行业专家称,前置仓的单位经济模型很难跑通,在专业的会计师准则下,平台很难盈亏平衡。也有投资人表示,早就已经不再看前置仓生鲜电商了,“因为这一模式对资本的依赖程度太高,暂时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
对于以前置仓模式起家的每日优鲜来说,未来之路看起来并不平坦。而且自2020年起,每日优鲜还遭遇到用户增长难题。截至到2020年底,每日优鲜年有效用户数达到868万人,年有效用户的订单总数达到6506万;但到今年一季度,每日优鲜的年有效用户数减少78.4万,订单总数也下降到6217万。
与此同时,后疫情时代,生鲜电商迎来高速发展期。艾瑞数据统计称,国内智慧菜场行业未来3-5年将保持高速增长,规模将从2020年的138亿增加至2025年的6004亿,整体渗透率会从2020年的0.4%提升至2025年的14.6%。
市场潜力增大,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目前京东、美团、阿里巴巴都已入局,每日优鲜如何应对巨头们的夹击,是其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上市“补血”,能否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