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两年的春节档,终于即将在半个月后正式回归,此时的电影市场也已声势渐起,包括《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侍神令》在内的10部定档影片纷纷摩拳擦掌,并计划在两天后正式开启预售,率先让2021年春节档的热度掀起一个小高潮。而在一片热闹的氛围中,电影市场从业者同样也保持着理性,在按计划进行一系列宣传营销的同时,也根据市场情况做好各项准备,以保证人们能在电影世界里过一个开心而又放心的好年。
15天倒计时
“大年初一,有如神助”“大年初一,笑顺爸妈”“大年初一,浴火重生”……春节档影片各式各样的宣传口号现已令人们目不暇接。如今,距离电影春节档的正式到来仅剩下15天时间,此时,各个定档影片纷纷喊出自己的口号,不仅为自身呐喊助威,也令春节档的热度骤然攀升。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此次春节档共有10部新片计划陆续上映,既包括延期一年之久、终将登上大银幕的《唐人街探案3》《熊出没·狂野大陆》在内的电影作品,也有《你好,李焕英》《侍神令》等新片的身影,覆盖了喜剧、悬疑、奇幻、动画等多种题材类型。
随着春节档的临近,以上10部新片也已整装待发,并将自1月29日8时起开启预售。而从猫眼想看人数来看,多部影片现已显现出火热之势。其中,截至1月27日14时,《唐人街探案3》凭借411.31万的猫眼想看人数位居所有春节档影片的首位,同时该片也成为猫眼平台历史首部猫眼想看人数破400万的影片。而《你好,李焕英》以91.71万的猫眼想看人数位居想看榜的第二位,此外,《侍神令》及《刺杀小说家》则均以超40万想看人数紧随其后。
影评人刘贺认为,春节档是电影市场历来的大档期,不少在年度票房排行榜位居前列的影片均出自于春节档,同时该档期虽然只有短短7天,但票房规模却往往能在全年总票房中占比约一成,因此备受市场关注。而2021年春节档又适逢前一年电影市场曾遭受冲击,随着此次多部重磅影片定档2021年春节档,从业者们也试图在这一大档期内实现较好的市场反馈。
抢占渠道联动造势
回顾历年春节档的票房可以发现,2015年春节档票房规模还不足20亿元,但到了2016年便增长至30亿元以上,而2018年和2019年,春节档分别实现57.7亿元和58.6亿元票房,逐步向60亿元逼近,这一票房走势无疑吸引着电影从业者。
然而,春节档电影票房在持续走高的同时,头部效应显著也已成为该档期的常态,不仅档期冠军可独占三成左右的排片和票房,档期内位列三甲的作品更是能垄断整个春节档约八成的票房,这也使得春节档的市场竞争不可小觑。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此时瞄向2021年春节档的定档影片也早已行动起来。
在这10部定档影片中,除了将海报、预告片、特辑、主题曲MV等宣传物料按部就班地对外发布外,在渠道层面,定档影片则纷纷在线上线下进行多元布局,联动造势。以《你好,李焕英》为例,该片便举办了多场线上直播路演活动,仅首场便实现累计在线人次近160万,同时还与酸菜鱼快餐品牌“鱼你在一起”等进行跨界营销,在相关门店推出联名套餐及线上抽奖活动,通过不同渠道抢夺人们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动画电影《新神榜:哪吒重生》则与曾实现4.7亿元票房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进行联动;而《侍神令》则是在B站等平台上多次发布相关宣传物料,40余条视频的播放量在B站均过万次;此外,《刺杀小说家》的主演则在1月27日晚间走进薇娅的直播间,也将展开一轮新的热潮。
“若要在春节档中获得更大的空间,便需要凭借过硬的内容和良好的宣发来抢占头部地位。”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认为,头部效应已经不可避免,因此影片便需要为自身争取到头部的位置,以帮助自身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热度与冷静并存
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过去一年春节档的“消失”,当下的电影市场对2021年春节档更为期待,尤其是半个月前,元旦档以12.99亿元票房打破档期历史票房纪录的景象,还令人们意犹未尽,使得半个月后便将到来的春节档也更加受到青睐。
中金公司曾对2021年春节档的市场进行预测,并认为2021年春节档和全年票房增速均有望加速回暖,预计档期内票房在保守、中性、乐观情形下分别为58.09亿元、64.25亿元、70.53亿元,较2019年增长5.5%、16.7%、28.1%。
而在热潮之下,电影市场也保持着一份冷静以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且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日前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春节档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单位要严格执行《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第三版)。各影院应严格线上售票预约限流,确保场次间隔合理,做好观众入场检测,监督进入影院区域的工作人员和观众必须正确佩戴口罩等。
某影投公司经理周翔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保证卫生消毒是当下影院的关键工作,针对春节档及观影潮的到来,近段时间相关影院均在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并安排好工作人员以保证届时能够有效应对。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2021年春节档的影片类型还是非常丰富多元的,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精致化的需求,而谁能成为票房的大赢家,好作品、好口碑仍然是唯一的方法论。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以上内容转自“北京商报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如需转载请取得北京商报网站许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OM2022-05-24 17:5705-24 17:57
TOM2022-05-24 17:5505-24 17:55
TOM2022-05-24 17:5505-24 17:55
TOM2022-05-24 17:5505-24 17:55
TOM2022-05-24 17:5505-24 17:55